11月5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正式拉開帷幕,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受邀參與分論壇,并發表了題為《創新驅動工業新未來 合作共筑產業新生態》的主題演講。孟樸介紹,終端側運行生成式AI具備快速響應、高準確性、強可靠性及更安全的隱私保護等優勢,將促進生成式AI規模化發展,催生一系列全新應用。
8月23日上午,中科曙光總裁歷軍受邀出席山西省第四屆晉陽湖·數字經濟發展峰會,并在開幕式上發表數字經濟主題演講。歷軍表示,我國算力產業歷經蓬勃發展已取得跨越式的突破,但也面臨諸多挑戰。計算求解模式快速變化,數學模型驅動、數據驅動、人工智能驅動模式讓算力需求愈趨復雜化。同時,核心硬件技術發展放緩受限,而自主應用軟件發展卻相對不足,算力設施分布不均衡、接口標準不統一等問題也日益凸顯。
“發展自主可控的GIS軟件,深耕全空間GIS技術,為數字孿生提供時空底座級支撐,助推數字產業發展!”4月13日,在第四屆中國空間數據智能學術會議(SpatialDI 2023)上,中地數碼副董事長吳亮教授就空間數據智能在虛實世界融通領域交叉研究的理論、技術和應用與領域內專家學者展開交流探討,分享了全空間GIS平臺技術創新及數字孿生應用的研發成果。
4月27日,在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技術創新與安全”分論壇上,奇安信總裁吳云坤受邀演講時指出,數字中國需要構筑一個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以“零事故”為目標,數字安全建設必須有新思路和新方法。吳云坤歸納總結了數字經濟發展當中網絡安全面臨的新挑戰和新問題:國際博弈升級激化了網絡安全對抗;新場景、新技術增加了安全防護難度。
3月24日,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社與濟南市長清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3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濟南西興論壇在濟南市長清區召開。本次論壇邀請中華環保聯合會主席、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原副主席孫曉華,濟南市委常委、副市長孫斌等政府代表以及國內知名企業代表參加本次論壇。致遠互聯高級副總裁蔣蜀革應邀參加本次盛會,并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激發萬億新動能”演講環節,發表“COP 數智運營新基座”的主題演講。
3月23日,由紫金山實驗室、未來移動通信論壇主辦的2023全球6G技術大會在南京開幕,科技部副部長張廣軍、江蘇省委副書記鄧修明、南京市市長陳之常出席并致辭。亞信科技高級副總裁、首席技術官、IEEE Fellow歐陽曄博士受邀出席大會,并在“6G通感算架構及關鍵技術”主題論壇發表主旨演講。
近日,在MWC2023巴塞羅那期間,中興通訊副總裁劉金龍,在中國電信-中興通訊云網核心能力創新成果全球發布會上,發表題為《攜手并進創新章,數智拓新共發展》的主題演講,分享了中興通訊與中國電信在2022年戰略合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以及雙方在云網核心能力,ToB、ToH業務創新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2月13日,在由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經濟與信息化局、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政府、中關村發展集團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安擎計算機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俞躍淵圍繞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方向,從“打造安全可控的算力底座”、“構建人工智能計算產業生態體系”、“積極創新產業價值”三個維度深刻闡釋了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路徑。
11月10日下午,千方科技交通系統事業群解決方案中心總經理王彬出席第十七屆ITS中國智能交通年會,在“城市智能交通創新發展論壇”發表《數據賦能、場景驅動:城市TOCC3.0》主旨演講,分享對于TOCC演進的理解與思考,并正式發布千方新一代城市TOCC 3.0解決方案。千方建立了自下而上的、場景化的、可迭代的數據應用機制,可從資源、工具、知識、服務等多維度升級數據底座,以數據持續賦能場景。
8月10-12日,由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主辦的2022世界5G大會在哈爾濱隆重召開。大華股份研發中心副總裁李廣義應邀出席大會,與現場眾多專家、行業翹楚共同研討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諸多領域的創新應用,并在傳感器發展應用研討會上發表了《視覺智能多維感知融合技術及行業應用》主題演講,分享了大華助力產業數智化升級的創新成果。
6月9日,是科大訊飛創業23周年紀念日。董事長劉慶峰表示,任何事業的增長,兩個關鍵點缺一不可:充滿夢想的奮斗精神,和發自內心的感恩心態。今天,站在科大訊飛成立23周年慶的時點上,真正偉大的創業之路才剛剛開始。訊飛超腦2030計劃和人工智能將深刻改變世界,未來5年是最重要的分水嶺。我們要代表中國在全球贏得全球話語權,在剛需+代差領域中,真正地把根據地業務做實、把系統級創新做透,解決重大社會問題。
11月2日,華為董事長梁華在“2020世界超高清視頻(4K/8K)產業發展大會”上表示,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已經形成終端設備先行發展、內容供給初具規模、技術標準逐步完善、行業應用日漸興起的良好態勢。與此同時,“商業模式不清晰”、“標準不統一”、“內容不足”仍然是超高清視頻產業的三大挑戰。
其中新基建、智能交通與繼續教育都與人工智能相關。過去幾年的兩會中,李彥宏的提案多次涉及人工智能:“加強人工智能倫理研究,打造智能社會發展基石”、“開放人工智能平臺,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加強人工智能應用,構建國家創新型經濟”等。
我國在算法和應用層面,人工智能技術自主可控的比例較高,但在芯片、操作系統乃至人工智能技術理論層面,能夠“自研、自產、自用”的比例還不高。“人工智能很可能會成為未來科技競爭的重要落腳點,技術和主導權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不會在關鍵時刻被‘卡脖子’。
王小川認為,隨著新的技術、產品和應用的不斷涌現,人工智能提出新的挑戰。AI技術是否安全可控、AI的不當使用對個人信息和隱私權的威脅、如何防止利用AI技術實施詐騙等犯罪行為等議題,開始頻繁進入官方和公眾視野。人工智能技術應發展與規范兼顧,加快人工智能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規范的研究與制定變得緊迫。
早期可以以建立交通大腦、公安大腦、應急大腦、醫療大腦為突破口,搭建首期大腦平臺,初步實現城市大腦在交通、公共安全、應急、公共衛生等領域率先統一落地;第二步再逐步完善城市大腦功能,拓展到文旅、環保、社區等民生領域,不斷提升數據在城市治理中的運用效能,推動城市大腦的全面深化應用。
時間進入2020年,世界各國人民都在經歷著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的疫情考驗,經濟全球化進程開始面臨前作未有的挑戰,產業鏈重構問題也日益迫切。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我們面臨的這些情況,應該沒什么比“不確定性”更貼切的了。
隨著“新基建”近來受到熱捧,數字政府、智慧城市等發揮的作用也受到關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有關方面應加強數據共享,讓智慧城市在此過程中更加“智慧”。
隨著網絡戰時代的來臨,企業安全已受到了各種高級威脅,以及基于未知漏洞的高級攻擊,依靠自動化設備和系統自動解決問題的殺毒時代已經過去,如今大數據分析和各種終端技術都是在捕捉線索,要建立很多城市級的安全運營中心,需要依靠安全專家用人的智慧來解決問題。
11月3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委員會組長、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高瓴人工智能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潘云鶴,在中國人民大學“科學大講堂”暨高瓴人工智能學院“高屋建瓴”公開課首期,作題為《人工智能2.0與數字經濟》的報告。